作者:小杜 来源:《杜衡记》 2023年1月26日
宋庆龄诞生于1893年(与毛主席同年),生日是1月27日,明天,是宋庆龄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。
这是一个对小杜来说,曾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历史人物。
熟悉是一定的,只要接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国人,必然会知道宋庆龄,中小学的历史、语文课本中,都出现过她的名字。
图片
陌生是因为只要提到宋庆龄,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词便是“孙夫人”,然后是妇女儿童、医疗卫生等福利事业。但后来发现,宋庆龄一生中最重要的“标签”其实是这个: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。对于这个身份,感觉有点陌生。
大学时看了电影《建国大业》,印象最深的是出场人物真多!而且都是明星演的,看得眼花缭乱。其次就是毛主席亲自到火车站接北上的宋庆龄,并脱帽致敬,称呼其为“庆龄先生”。
图片
电影《建国大业》
最近看了一本书《宋庆龄与廖仲恺、何香凝一家》(蔡瑞燕、刘斌著),里面有这样一句话:
宋庆龄同意北上的消息传到北平,毛泽东非常兴奋,表示要亲自到车站迎接,这在毛主席是历史上的第一次。
看来,电影的剧情并没有夸张。
影片中,毛主席还说宋庆龄是“我党的恩人”,很重的一句话。
图片
电影《建国大业》
那么,宋庆龄到底为什么会支持共产党,她长期和中共之间保持着怎样一种关系,并在解放前为我党作出过哪些贡献呢?以及,宋庆龄是共产党秘密党员吗?
一、朋友
埃德加.斯诺在《红星照耀中国》的一开始,就提到过,他能够到陕北采访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,是得益于一位“老朋友”的介绍。
后来我们都知道了,这位老朋友就是宋庆龄。斯诺出于保护宋庆龄的目的,在书中没有提她的名字。
事实上,斯诺不仅在书中隐去了宋庆龄的名字,还是彻底“抹掉”了他的一位同行者:美国医生菲克·乔治·海德姆。
斯诺和海德姆到访延安,也不是偶然的,而是1936年春末,中共中央委托宋庆龄,推荐一位公正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,实地考察苏区的情况并了解中共的抗日主张。
海德姆后来留在了陕北,因为那里有很多姓马的回民,所以他把名字改成了马海德,并在1937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图片
马海德与毛主席
抗战期间,白求恩等外国医生到延安国际和平医院工作,接待他们的便是马海德。当时中国有八个国际和平医院,都是在宋庆龄和她的“保卫中国同盟”帮助下建立的。
新中国成立后,马海德担任了卫生部顾问,并成为第一个拥有外国血统的中国公民。
多年后,马海德的儿子周幼马曾问过父亲:为什么斯诺的《红星照耀中国》中没有提到你?
马海德解释道:我是秘密到陕北参加红军的。一旦斯诺的书公开出版,就会影响我在上海的中国朋友的安全。
这个“中国朋友”,指的自然也是宋庆龄。
斯诺的夫人海伦.福斯特.斯诺曾这样回忆她见宋庆龄的第一面:
埃德加.斯诺于1932年在上海介绍我认识了宋庆龄。我们前往法租界莫里哀路29号孙中山博士的旧居去看望她。那个时期,她知道自己周围有许多危险的敌人,所以只跟为数不多的几位私交有所来往,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。我们到访之时,她亲自开门迎接,一手牵着一头套有颈圈的德国牧羊狗。
从这些记述中我们不难发现,宋庆龄和中共的关系非常密切,但这种关系并不会因为她的“孙夫人”身份而变得安全,所以,宋庆龄事实上成为了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分子。
那么,宋庆龄为什么会和共产党站在一条战线上呢?
二、信仰
孙中山在辞世之前,留下了三份遗嘱和两份嘱托。
三份遗嘱分别是国事遗嘱、致苏联遗书和家事遗嘱。两份嘱托,一份是给何香凝的:她(宋庆龄)是我们同志中的一分子,我死后,希望善待她,不可以因她是基督教徒而歧视她啊!
图片
绘画作品,何香凝与宋庆龄
另一份嘱托是给宋庆龄的,在刘素平著的《宋庆龄全传》中这样描述道:
2月末的一天,已经口授完遗嘱,孙中山似乎还有一个重大的事情没有讲,待只有爱妻庆龄一个人守在他的床前时,他说:“我始终有一个最珍贵的愿望—亲自到莫斯科与中国的坚强的革命友人们会谈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宋庆龄简单而明确地回答道。
“看来我没有可能亲自达成此心愿了,庆龄,你,能否替我—访问—莫斯科,以实现我未竟之志吗?”孙中山说。
“我能!我可以!我一定完成!”宋庆龄郑重地接受了嘱托。
后来,宋庆龄初访苏联的时间是1927年9月,她在8月底的一个夜晚,化妆成一名贫穷妇女,在黄浦江的码头悄悄搭上一条小舢板,经过三个小时的航行,在吴淞口登上了一艘破旧的苏联轮船。
当时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,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的宋庆龄,只能以这样的方式秘密前往苏联。
她在苏联面见了斯大林,参加了庆祝十月革命胜利10周年的观礼,并在年底赶赴德国,隐姓埋名居住了下来。
图片
宋庆龄故居展示的访苏照片
1928年5月6日,宋庆龄离开莫斯科归国,参加6月举行的孙中山国葬。
回国前,她发表了一份《关于不参与国民党任何工作的声明》,里面这样写道:
为了避免任何可能的误解,我必须表明,我仍然坚持我于1927年7月14日在汉中发表的声明,即鉴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反革命政策和行动,我宣布不再积极参加国民党的工作。
我们可以看到,宋庆龄和国民党的“决裂”,是和国共合作破裂同步发生的,因为国民党背弃了孙中山的“联俄、联共、扶助农工”三大政策,也就是宋庆龄和孙中山共同坚守的革命信仰。
宋庆龄其实是个简单的人,她坚守的是对孙中山的爱,以及他们共同的信仰。她也没有在做选择,她只是支持了选择与她有共同信仰的人,和选择与人民站在一起的人。
因为她很早就意识到“国民党一直没有执行三民主义,而共产党领导人在执行”。
三、入党
宋庆龄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,是在1981年5月15日,两周后,她病逝于北京。入党,可以说是宋庆龄辞世前最后,也是最大的一个心愿。
其实,早在解放前,宋庆龄就有过入党的意向。当时她问派驻她身边的中央特科地下党李云:“我算不算党员?”当得到“你同共产党员一样”这样肯定的答复时,她微笑着点点头。
1957年4月,宋庆龄正式向刘少奇提出了入党要求。因为事关重大,毛主席和党中央经过研究后,派刘少奇和周恩来一起面见宋庆龄,表示她早已是大家心目中的同志,但目前留在党外更有利于工作,宋庆龄答复:完全服从中央的决定。
图片
宋庆龄1949年抵京时的照片
此外,更值得关注的是,宋庆龄很有可能在1931年就已经成为了共产国际的党员。
1931年,是中共历史上的一个“多事之年”,中央特科主要领导人顾顺章的叛变,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。
最直接的影响是两位中共早期领导人蔡和森、恽代英的遇害。然后,又导致了共产国际远东情报局负责人牛兰夫妇被捕。
苏联共产国际对此非常重视,决定全力营救,并派出了两名送款员,各自携带两万美金,送往上海作为营救经费。其中一名送款员,就是后来被博古带到中央苏区,成为军事顾问的李德。
金钱买通的营救方式没有获得成功,于是共产国际想到了用人质交换,就是当时在苏联的蒋介石长子蒋经国。
图片
狱中的牛兰夫妇
但那时有分量的中共高层人物都已撤离上海,该找谁和蒋介石对接呢?恰巧,再次旅居欧洲的宋庆龄,这时正途经苏联回国为母亲奔丧。于是共产国际把这事委托给了宋庆龄。
根据周幼马的文章,宋庆龄当时提出了自己愿意加入共产党。但文章没有给出结果。小杜也没有在自己能触及的官方出版物中搜索到这个结果,所以只能说,宋庆龄有可能和李大钊一样,成为了共产国际党员。
蒋介石在日记中也记录了这件事:“孙夫人欲释放苏俄共党东方部长。其罪状已甚彰明,而强余释放,又以经国交还相诱。”
最后,蒋介石没有同意交换人质,但很明显,他也不愿意把儿子推向死路,所以牛兰夫妇从死刑被改判为无期。因为这次改判,牛兰夫妇得以在1937年日军炮轰南京时,趁乱越狱脱身。
所以宋庆龄是不是共产国际党员,也没那么重要,因为她所发挥的作用,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党员。
宋庆龄逝世后第二年,廖承志写了一篇纪念文章《我的回忆》,里面讲起一件往事,更能说明问题。
廖承志是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儿子,在父亲被暗杀后,于1928年加入了共产党。
图片
1977年,前排左起:廖承志、廖梦醒、宋庆龄
1933年3月,因叛徒出卖,廖承志、罗登贤、余文化在租界被捕,和之前被捕的陈赓等人关押在一起。
后来,在宋庆龄、何香凝等人的通力营救下,廖承志于4月份被何香凝、柳亚子联名保释出狱。
5月的一天,宋庆龄突然到访廖家,没有提前通知,也没有随行人员,廖承志在文章中写道“只一个人,这是从来很少有的事”。
宋庆龄和廖承志进行了单独谈话,她说:“我今天是代表最高方面来的”。廖承志一时没有明白,宋庆龄继续说:“国际!”,进而又补充道:“共产国际。”这让廖承志吃惊不小。
宋庆龄代表共产国际问了廖承志两个问题,一是上海的地下工作还能否坚持下去?二是问廖承志要他所知道的叛徒名单。
廖承志回答:“恐怕困难。我自己打算进苏区。”然后把叛徒名单写在了一张狭长纸条上。
宋庆龄“便打开皮包,取出一根纸烟,把上半截烟丝挑出,把我那一张纸卷塞进去,然后放进皮包里。”
所以,说宋庆龄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分子,一点不夸张。而她能够代表共产国际,可见分量之重,已无关乎她是否有党员身份了。
中共党史出版社出过一套《读.党史》系列,其中有一本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》。在“艾格尼丝.史沫特莱”一篇中,记录过这样一件事。
西安事变之后,宋庆龄曾给王明写过一封密信,信中使用的称呼是“亲爱的同志”。王明当时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,所以,他应该是知道宋庆龄隐蔽身份的为数不多的人之一。
四、保盟
宋庆龄一生创立或参与领导过许多组织,而其中最重要的一个,就是“保卫中国同盟”,简称“保盟”。它是现今的“中国福利会”的前身。
图片
保盟第一批成员在香港合影。
左起:爱泼斯坦、邓文钊、廖梦醒、宋庆龄、希尔达.克拉克、诺曼.法郎士、廖承志
保盟的成立和中共有密切的关系,而“引子”是白求恩。
全面抗战开始后,身在陕北的廖承志接到了一项新任务,这个任务是周恩来向毛主席建议的:派廖承志赴香港负责筹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。
这项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对英宣战,所以香港成为了接收国际对华援助的重要窗口。
廖承志于1938年1月抵达香港,不久后,白求恩医疗队赴华支援抗战,途经香港,八路军香港办事处负责接待。
廖承志请了两位同志(也是亲戚)参与接待工作。一位是姐姐廖梦醒,她的英文比较好。廖梦醒于1930年冲破阻力嫁给了共产党员李少石,并在1931年入党。另一位是表妹夫邓文钊,他毕业于剑桥大学经济系,当时任香港华比银行副经理,八路军办事处收转海外捐款,就是通过这条线。
接待过程中,白求恩提出,希望香港办事处能经常性地为他提供医疗用品。于是,廖承志三人决定成立一个“支援白求恩医疗队小组”。
小组正在筹备的时候,新西兰记者詹姆斯.贝特兰访问完延安来到香港,带来了周恩来的一个建议:成立一个正式团体,公开争取援助。周恩来对此非常重视,还特地当面和英国驻华大使沟通,希望他转告港督加以关照。
另外,周恩来还托贝特兰带信给宋庆龄,请求她援助八路军、新四军的敌后抗日工作。
廖承志等人在与宋庆龄商议后,这个国际性的民间救援机构“保卫中国同盟”就于1938年6月14日成立了。宋庆龄任主席,廖承志和廖梦醒都是中央委员,邓文钊被聘请为司库,另外,廖梦醒还任宋庆龄的秘书并监管财务。为了扩大影响,担任会长的是宋庆龄的弟弟宋子文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保盟和八路军香港办事处,其实是一个工作班子。
五、恩人
《建国大业》中,毛主席称宋庆龄是“我党的恩人”,这是戏剧化的夸张手法吗?
还真不是。
我们可以想象一下,在中共、八路军、新四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共同努力下,敌后抗战的很多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,但有些事情却只能依靠外力,特别是和科技与工业相关的物资,比如医疗器械和药品。
根据地缺医生,所以有了白求恩医疗队,有了马海德,但这不是最缺的,因为我们也有本土的红色医生,比如傅连暲、贺诚、李治等。最缺的就是医疗用品,否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
图片
手术中的白求恩
保盟的一个巨大贡献,就在于此。在香港的三年多时间里,保盟一共送出了120多吨医疗器械、药品和其他物资,平均每个月送出3吨。
宋庆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,她不仅利用自己的国际影响力多方寻求海外援助,还要想尽办法把物资安全地运送到敌后根据地,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后,国共关系趋于紧张的阶段。
宋庆龄经常会在运送的物资上加盖自己的印章,以增加安全性,并邀请国际友人帮忙押运,她甚至有能力动用到美国军机。
1944年的时候,海外捐了一台X光机,宋庆龄决定把它送到延安去。但这个“庞然大物”根本不可能从陆路通过国民党的层层封锁。
于是,宋庆龄找了中缅战区司令史迪威将军,他是少数几个承认八路军抗日战绩的美国将领之一。史迪威欣然答应,决定派军用运输机把X光机送至延安,而且,为了把这个大型机器装进飞机,史迪威还下令临时改建了飞机的舱门。
据说机器运到延安后,领导人们挨个去照了一遍。
图片
1939年,宋庆龄在即将送往延安的救护车前留影
叶挺担任过孙中山总统府警卫团的营长,与宋庆龄熟识。他曾派军医到香港,向宋庆龄寻求对新四军的援助。保盟当即发出了一批刚募捐来的医疗器材和救济物资送往新四军,其中还包括当时奇缺的消炎药。
对于敌后抗战的共产党将士来说,药品就等同于生命。宋庆龄和保盟送往根据地的医疗援助,挽救了大量伤病中的共产党人。仅从这点来看,“我党的恩人”就毫不夸张。
我们都知道,白求恩的牺牲,是因为在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而转为败血症。这不是因为白求恩的手术水平有问题,而是他没有戴手术用的胶手套,因为,没有。
更让人感到唏嘘的是,宋庆龄曾把积累了几个月的6吨医疗物资运往陕北,为此她还争取到了蒋介石签发的许可证。但在进入陕西后,还是被国民党军截留了,不久后这批医疗物资出现在了西安的私人药房里。
廖梦醒后来悲叹道:多年来我一直在想,假使白求恩大夫及时收到这些胶手套,也许不至于感染破伤风死去。
药品,医疗物资,哪怕一个小小的手套,在那个艰难的时期,都能等同于一个个生命。
1944年9月,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获得救治的刘伯承、陈赓等148名八路军将士和医院工作人员,联名给宋庆龄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。他们在信中称宋庆龄为“先生”。
抗战胜利后,保盟更名为“中国福利基金会”(1950年改组为中国福利会)。那么,宋庆龄在解放战争中仍继续向中共提供物资吗?
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。据当时的亲历者回忆:
直到解放战争结束,她(宋庆龄)秘密地为解放区募集药品和物资,其数量之大,一时难以统计清楚。只记得,仅华东军区一次转移中,就用五百多名民工搬运了一天多。
还有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没有留意到,重庆谈判的时候,毛泽东和宋庆龄会面了6次,而且都发生在主席刚到重庆的前十几天里,可见两人的革命友谊有多么深厚。
主席在重庆时,曾这样对宋庆龄说:
边区人民让我转达他们对您的问候和谢意!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,您为边区、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提供了最急需的药品和物资。我无法告诉您,这一切对我们的帮助有多大!
文采和口才都十分了得的毛主席,竟也不知该用怎样的话语,来确切表达他对宋庆龄的感激之情。
六、纯真
宋庆龄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,无疑是实至名归的。
她还是个真性情的勇者,22岁的宋庆龄半夜翻窗离家,远赴日本与孙中山结为革命伴侣,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美好姻缘。
她还曾作为孙夫人,登上过没有舱盖的飞机,参与了第一架国产装配飞机的试飞,那年她刚满30岁。
但对于小杜来讲,宋庆龄最打动人心的,是她的纯真。
在《宋庆龄与廖仲恺、何香凝一家》一书中,看到了下面这张宋庆龄手写的卡片,小杜不由得愣了好几分钟…
图片
网上没找到这张图片,所以英文是小杜自己辨认的,写的应该是:To cheer up my dear Cynthia in this day weather!
书中的翻译是:我亲爱的辛西娅在这个鬼天气能笑一笑!
Cynthia是廖梦醒的英文名,卡片写于上世纪70年代。
这张印有可爱小狗狗的卡片,给人的第一印象,像极了高中时给密友传递的小纸条:亲,在这个鬼天气,也要开心哦!
但再一想,它竟出自一位80岁老奶奶之手,就不禁愣住了…
这是一位何等纯真、善良、可爱的老奶奶啊!在小杜有限的历史人物“记忆库”中,似乎找不出第二位来。
图片
绘画作品:宋庆龄在上海
参考书籍:
蔡瑞燕、刘斌《宋庆龄与廖仲恺、何香凝一家》
刘素平《宋庆龄全传》
“读.党史”第32辑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